晴是看不見的永恆,是久遠且古老的光線,穿越時空,帶著智慧,均勻無偏頗地灑落;虹則為幸運的代名詞,倏忽即逝,乍現時便要人們停下腳步,記下它由核心折射出的七彩交融,在心中留下另一種永恆。
初踏進Phil Studio位於台中梅川西路上的工作室,目光不自覺沿著有機的樓板弧度順流,彷彿用眼睛就能摸出質感的塗料牆面,從米白到蕨綠色,如踏進樹林,薄霧被絲絲光線溫柔的切開,傾斜灑落在濕潤的泥土及地苔上,有些許聖嚴感,讓人的心情也隨之收射,安靜下來。而講到人的心情,有百種深淺色票,每日不同,有些是微妙得難以敘述。至工作場合,則更如行瀝青,黏手黏腳,難以開口。但在Phil Studio,巧妙地用空間去舒緩消弭,引用設計師Herman Miller提出的「理想格局Ideal Setting」,敲破功能性的框架,把人的狀態放到最前。
讓每位工作夥伴都能找到適當的角落,以無聲傳遞狀態,是Phil Studio獨特的溝通方式。
「我很喜歡讓使用者自己去定義空間用法的概念,透過這種方式去重新思考自己與工作之間的關係。」擔任創意指導的晴邊沖著咖啡,同時介紹著工作室的整體概念。「Phil Studio就是夥伴們互動的線織造出來的網,如果可以讓大家呈現最好的一面,我們的專案就能做到更全面。」在Phil Studio,以傢俱擺放的方式切開空間,有適合單獨工作的、帶有點隱蔽性的空間 - Haven;一張4-6人、適合偶有討論的大桌 - Hive;座落動線交集處、讓夥伴輕鬆交流的吧台區 - Jump Space;以及透過隔音及位置安排的Meeting Space。每位工作夥伴能按照今天是落在怎樣的狀態,選擇相對應的位置,同時也是以無聲的傳遞方式與其他夥伴溝通,由此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想法。
空間上自由轉換的需求,其實是切齊晴的刻意安排,讓內部時常交換合作對象,為的是增加引導切磋的機會,發展更有彈性的對話。目前擔任專案經理的虹,最初也因為看見姊姊織出的創意及人本理念,便帶著她在廣告業學習到的策略面向,進到Phil Studio。與一般的專案經理不同,除了規劃及引導專案,Instagram的經營及SEO文章的建立也在虹的掌握中。「時常切換於社群的經營或者品牌的創意發想等等,讓我能在其中延展出更多的根,吸取縫隙間的養分,是一件讓人非常享受的事!」虹燦笑著,同時比劃著電腦上的筆記,開始分享關於讀書會的起始。
「大量的閱讀及解析幫助我們以扎實的知識將天馬行空的創意抓回地面,能更好且全面的協助品牌發展。」
「Phil crew就是大千世界的勘探小隊!」晴拿著沖好的咖啡,從吧台區回到長桌上,一切都是從這邊開始的。夥伴們待在工作室的時間不同,如有機會在午餐時間碰到面,便會在長桌上分享彼此的新發現,例如旅行途中看見的新鮮事,虹笑說到,甚至有夥伴會認真地做成簡報,把所見所聞從單一感官升級為多重輸入,使單薄的語言都立體起來。晴則把這件事形容成共編一個資料夾。
「日常上的反覆對話讓我們對彼此都能有更深層的認識,快速交換洞見,讓大家在工作上得以迅速且無語的判斷對方為什麼採取如此決策的原因等等。」此舉也延伸至Phil Studio定時舉辦的讀書會,在工作室每四週舉辦一次,主題跨足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等,針對同一個章節進行意見及想法的交流。不同心境下所產生的見解,在一週週間層層剝開或者參雜更多啟發,交換字在每個人心裏暈開的意義,幫助彼此拓展更大的世界觀。「大量的閱讀書籍及資料一直都是Phil crew在調研及發想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就是這些扎實的知識幫助我們將天馬行空的創意抓回地面。」晴說。反覆讓對話發酵後的結果是讓夥伴間的互信更添厚度,將Phil Studio孕育成與眾不同的創意團隊。
「我從小就是一直跟著姊姊跑,她可能覺得很煩(笑),但也是因為這些摩擦的累積,我們之間非常坦誠。」虹與晴的默契,在訪談間展露無遺,當主題從前一個跳到下一個時,只見其中一人很自然的開始發言,另一則等待,並在最恰當的時間補充,榫卯相合,分毫不差。這樣的默契在姊妹間似乎不難見,但要在工作夥伴間發生,以一般說法,多認為是奇蹟。「以往我在英國擔任藝術指導時,作為一個統籌角色,其實就留意到在團隊當中出現什麼狀態會讓氣氛變好,回台灣之後也就實驗性的試著做看看。」晴也因受了《人本體制》的啟發,以「人」為本去思考每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創造能平等表達自己的舞台,強化人與人間的連結,並同時在每位夥伴心中種下ownership spirit這個星火。而時間證明,即使在不同的環境,誠實且透明的相待,如純淨無染的水,灌溉出強壯且蓊鬱的大樹。「我們原本都是來自不同背景,好像就是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很好,一塊很完整的拼圖自然就完成了。」虹說。
「我們相信沒有人可以貫徹始終的去扮演另一個人。」
在人設及幻象不斷被重複創造的世界,晴與虹兩姊妹把日常相處間的真摯,帶到與品牌客戶間的對話。「因為我們相信沒有人可以貫徹始終的去扮演另一個人。」對於品牌建立,Phil Studio專注於「Authenticity真實性」及「Transparency透明性」,為的是能破土及重建,堅固的地基能允許更有彈性的伸展,也使客戶在往後發展途中,能有一座燈塔,回頭就能看見初衷。
身而為人,幾乎是不自覺地在尋求認同與期望與眾不同之間徘徊,透過事件的觸發、文字的敘述以及感官的體驗,編織出對於某個事物的印象。而在Phil Studio,即可以得到全方位的規劃與瞻望。
感學Phil Studio,按字面解讀,便是一個致力剖析「感覺的學問」的團隊。在討論到Phil Studio的「五感」思考時,晴說,比起每一感的重要性,她更注重的是如何把不同感官連結的能力。「我覺得每一種感官都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管道,提供不同的切角或資訊來豐沛人生,對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抱持著好奇心,就像是在裂縫突然看到隙光那樣迷人。」讓人想起小野洋子在他的生命種子之歌這本書中,提到湖水結凍的聲音以及喝一杯熱巧克力,或者是想像水流到乾枯的河床。專注於感官層層疊起之後產生不同的聯覺,並且身體力行,把五感間的邊界消融,放大體驗的層次,這是專屬於Phil Studio世界的脈動方式。
zaii team(以下簡稱為Z):兩位有最印象深刻的案子嗎?或是從哪個案子開始,才覺得Phil Studio正式步上軌道呢?
虹:對我來說轉變的案子是2022年的客戶Vet Solution,他們是非常非常棒的客戶!當時希望跟我們共同打造具實驗性的瓶器,從尋找再生材料、手感的處理,以及符合使用情境的手感等等,完全都是獨立創作開發!這算是我進到Phil Studio後第一個掌握度非常高的案子,從技術層面的參與、研究,最後實品出來,帶給我的成就感很深!也體會到Phil crew的強大之處。
晴:我的話,一定得是nourivre了(笑),是一個台灣製的保養品牌。這個案子在執行時,是台灣的普遍大眾還無法分清行銷以及品牌的時期,所以當時有一點壓力,當然很謝謝品牌信任Phil Studio,以及我的師父 - 伏流物件的設計師,非常鼓勵我放手做以及提供實質上的協助。完成了自己非常喜歡的專案,讓我重拾對品牌這件事情的信心,也對堅持的信念更加踏實。
Z:身為半自由工作者,想了解有什麼是每天的routine?或者堅持做的習慣呢?
晴:每天起床做瑜伽是這一年來培養出的新習慣!有時候可能不是身體痠,就是身心綁在一起的痠痛感,或者早晨起床可能會有烏雲感,透過瑜伽的十分鐘或半小時把狀態重置,有點像冥想的狀態,讓自己沈澱或者允許新想法出現,久了就會發現心中有個中軸,穩穩把自己拉住,十分推薦!
虹:我的話則是完全跟姊姊相反,我一定得勞動(勞動主義者)!可能是餵貓咪或者打掃家裡,有點像是強迫症,但其實也有點像動態冥想,那短短的時間幫助我放空整理腦袋。
Z:兩位覺得工作上的經驗,會影響妳們思考穿著的方向嗎?例如會更重視服裝品牌想傳遞的裡面或者視覺上的呈現?
虹:我會在意剪裁或者一些內斂的設計來反映我的性格,像是一些小小的暗示,等待別人去發現,也是一種產生對話的方式。也喜歡行中庸之道,因此在我身上不會看到過於花俏的圖案或設計,當然也總是會問姊姊意見(笑)。
晴:因為我以前是讀服裝,加上研究所的論文有討論到服裝與意識的相聯性等等,我自己對於服裝的解讀是,服裝是我們外在的一層皮膚。相信每個人都有經歷過一種時刻,就是如果內心混亂,外在穿著也會比較無頭緒一些,但如果安定下來,就會很輕易的找到適合自己、輕鬆自在的穿著。我主要喜歡簡鍊乾淨,或在細節中去挑戰各種風格,把不同國家的各種符號放在自己身上等等。
Z:除了讀書會之外,是否也會定期舉辦茶會的活動呢?之間有沒有想傳遞的訊息或者想法呢?
虹:對!一開始是我自己習茶一陣子,會在社群上分享心得以及體驗,漸漸有人會好奇茶的風味等等,因此才有了舉辦茶會的契機。茶帶給我最深刻的體驗就是平靜,因為泡茶他有是有一個規矩的,在這個過程我可以迅速安靜下來,找到自己的核心,專注泡好一杯茶並且體會它。因此在展開茶會時,與參與的大家一起專注在那杯茶湯中,同時聽著風吹過枝葉,或是雨打在泥磚上的聲音,真的很美好。
Z:對於未來有沒有什麼特別期待的計畫或突破呢?
虹:我即將在下半年到日本讀研究所!可以跟著喜歡的教授一起研究,從本質去解讀如何在不同地區去在地化的實踐branding是我一直想深究的功課,非常期待!
晴:最近的小小願景是我在玩電子樂,會每天逼自己像寫一小段日記一樣持續創作,希望這件事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單純的創作真的很快樂!
至於Phil的話,我希望它成為一個信念降落在世界各地,深耕不同國家的文化,讓不同地區的Phil夥伴持續帶入不同的品牌,與彼此合作的同時,互相推進到更廣闊的世界!有點像是回扣到我們在午餐時的聚會,大家互相分享所見所聞,彼此觸發更多刺激,只是再擴大,核心是相同的。
Z:最後,想請喜愛閱讀的兩位,跟我們分享近期最喜歡的一句話、一本書、或者一個畫面!
虹:我想拿出最近讀書會在看的《創造力的修行》(笑)。特別喜歡裡面有一個章節叫做「成功」,討論到成功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成功就是得到掌聲或者被多少人喜愛,但其實這些標準是變動的,有可能在當下這個時空背景不適合現在這個創作被看見,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但他認為的成功定義在於這個作品有沒有真實的表達你想傳遞的訊息,如果有,那就是成功的。我覺得這段話很鼓舞我在各種形式的創作上,也分享給大家!
晴:我覺得我是一個相對傳統跟老派的人,對於數位媒介我有某種程度的不信任,好像打上去就等於公諸於世了,因此我喜歡透過書寫,會比較敢透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從腦中提取及消化的深度也不同。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叫做《擁抱陰影》,大概就是從榮格的觀點去看人的陰影,這邊有一段詩講到:「靈光是詩歌的所在,真正的詩人有責任將我們破碎的世界重新統合起來。」這句話帶給我滿多想法。T.S. Eliot曾經在他的作品中講述到火焰與花是同一種元素,當兩者重疊,靈光即在其中誕生。過去我並沒有這麼喜歡詩,覺得它是虛無飄渺,但後來才發現其實他就是從土地上昇華更精萃的東西,與物質世界連結,但是以更抽象更古老的語言去描述而已。
Thanks Phil Studio